中国私营中医药企业参与药用植物可持续管理研讨会召开
2013年8月23日,中国北京——怎样让中国中药产品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的药用植物原料供应链更具有可持续性?中国传统中药材行业的采集和贸易现状是怎样的?FairWild(公平野生)标准又是如何使药用植物采集和贸易活动变得可持续?
本月初,由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项目共同举办的一场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私营中医药企业药用植物可持续管理——多重效益”项目的正式开始。该项目主要将在中国的浙江和湖南两省开展工作,项目期从2013年到2015年。
中国不仅是许多药用和香料植物的发源地,也是许多药材和香料植物产品的最大产出国。品种繁多的中草药材在国内和国外都被大量使用。然而,为满足对中药和草药产品的巨大需求,过度的野外采集使中国的野生中药材植物资源面临着种群数量下降的威胁。
作为应对,TRAFFIC、WWF、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BfN)等机构共同发起了FairWild(公平野生)标准,为可持续和公平采购野生植物资源提供指南。该标准和相应的工具指南现在已经被行业用以提高可持续采购能力建设;政府则用其制订采集和贸易管控措施提供政策和技术性建议;社区也将其用于自己的管理系统;它还为政府间协议(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提供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框架和参考——《植物保护全球策略》(GSPC)的起草和运作便是一个范例。
在中国,通过“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的资助,该标准及其所包含的可持续性原则在长江上游地区得以运用。2007年到2011年间,该项目由WWF、IUCN与TRAFFIC发起。项目与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成功地提高了该地区野生南五味子的采集和管理水平。南五味子是中医常用的药用植物,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品和饮料的原料。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带来诸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如:增强了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起当地药农社区与中国、美国制药企业的长期贸易联系。这种联系支持了可持续采集和公平贸易,并赢得了声誉。同时,项目还促成了国际道地药材贸易联盟(TUGRMM)的成立。国际道地药材贸易联盟作为可持续野生药用植物产品的贸易联盟,为生产者行业协会、企业、非政府组织之间架设起对话的平台。
TRAFFIC中国项目主任石建斌博士认为:“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的资助,将有助于我们将长江上游区域的经验和成果扩展到湖南和浙江省”。
在这个新项目中,TRAFFIC联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组织的专门知识,行业经验和学术资源优势。项目将在中医药行业的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一条绿色的供应链,支持湖南和浙江两省药用植物的可持续管理,从而提升农村生计以及环境治理。
在会议的开幕致辞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振吉先生强调了学会在规范中医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发展中医药标准和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特别是国际道地药材贸易联盟的共同参与。
维康药业的刘忠良先生郑重承诺该公司将长期开展可持续采购,并希望其努力能有助于提升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期待项目的实施能够将TRAFFIC、企业和中医药从业者联合起来,共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建设可持续供应链,加强生产者群体的可持续采集技术,同时通过对话提高企业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TRAFFIC药用植物项目主任Anastasiya Timoshyna这样说道。
该宣传资料获得了欧盟的资助,宣传资料内容由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独立承担责任,任何情况下不能代表欧盟立场。
- 浏览 273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