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IUCN/TRAFFIC对CITES CoP19提案的分析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九届缔约方大会(CoP19)将于2022年11月14-24日在巴拿马召开

提案首页

提案十九:将侏儒蓝舌石龙子(Tiliqua adelaidensis)列入附录I

Herbert Bieser

(图片来源:Nick Volpe)

提案方:澳大利亚

概要:侏儒蓝舌石龙子(Tiliqua adelaidensis)是南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中型石龙子,栖息在本土温带草原上废弃的空蜘蛛洞中。该物种原被认为已经灭绝,直至1992 年被重新发现。2017 年被 IUCN 列为濒危物种,并于2022年被列入CITES附录III(6 月22日生效)。 所有已知的侏儒蓝舌石龙子亚种群完全依赖于人为保护。

过去,侏儒蓝舌石龙子分布在阿德莱德市南郊、曼纳纳里镇以北,而今种群仅限其历史分布范围的北部以33个相互不连接且大部分面积小于100公顷的区域,丧失了大约40%的历史分布范围。缺乏详细的种群数量信息,初步估计约为5,000-10,000只。

侏儒蓝舌石龙子的散布能力有限,所有已知的亚种群都有遗传基因差异,且存在地理隔离,即使是地理位置非常接近的亚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也相当有限。

由于集约化农业和放牧导致的栖息地持续破坏和丧失,加上侏儒蓝舌石龙子局限的独特生态群落(即极度濒危的南澳大利亚铁草天然温带草原),使得该物种野生种群(包括成年个体)被记录到显著下降以及某些亚种群已完全消失。自1992年以来,所有亚种群个体数量并未呈现明确、一致的趋势,虽然一些局部亚种群保持稳定,但其他亚种群则显著下降。

侏儒蓝舌石龙子受澳大利亚国家法律保护,不存在合法商业贸易。2017年底首次报道了出售侏儒蓝舌石龙子的案例。非法贸易的实际数量仍然未明,但该物种的市场价格很高。

分析:侏儒蓝舌石龙子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区域受限且分散,其栖息地的面积和质量正在下降。目前的种群数量趋势仍然未明。尽管受到澳大利亚法律的保护,但近年来该物种已出现在欧洲和日本的宠物市场,并且显然已成为非法出口的目标,然而此类国际贸易水平及其对野生种群的影响未知。因此,侏儒蓝舌石龙子可能符合列入附录I的标准。将该物种列入附录I符合现行澳大利亚的法律。除非加大执法力度,否则不太可能实现列入附录 I给该物种存续所带来的益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5321353

邮件:traffic.china@traffic.org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