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马达加斯加特有及高价值药用与芳香植物的可持续发展
马达加斯加拥有至少14,000种植物,其中85%为特有物种。据报道,该国约有4,000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其中60%为马达加斯加特有物种。在近150种贸易物种中,125种为野生采集,60种进入国际贸易市场。这些植物主要由当地社区采集,采集者的月收入在47至5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41至363元),而根据2023年5月17日颁布的第N°2023-563号法令,全国最低月收入标准为54美元(约合人民币392元)。
尽管马达加斯加的药用植物贸易自殖民时期以来便已存在,但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这一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不仅吸引了新的市场参与者,还加剧了对某些特定物种的过度开发利用。目前,该国对药用植物的采集与贸易活动已遍及全国,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可持续的监测与管控措施,以确保这些物种的长期存续,并维护相关社区的生计。
关注药用植物采集与贸易动态
为了全面了解马达加斯加野生药用与芳香植物的采集与贸易动态,并向马达加斯加相关部门揭示立法与执法方面的漏洞,TRAFFIC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马达加斯加保护中心(Kew Madagascar Conservation Centre)合作,开展了对该国药用与芳香植物采集与贸易的基线评估,并依据Rosser和Haywood(2002)的方法进行了非致危性判定(NDF)。
这份评估包括对贸易物种、贸易规模、市场价格及供应链收入分配的分析。基于政府部门收集的数据,2018年至2023年间,马达加斯加约有12万吨野生植物被采集,其中出口量为3.8万吨,即年均出口6,300吨,年均申报贸易额达6,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9327亿元。
最常见的贸易物种包括:大猴面包树(Adansonia grandidieri)、大果芦荟(Aloe macroclada)、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卡塔菲(Cedrelopsis grevei)、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莎罗白樟(Cinnamosma fragans)、马达加斯加丁香(Cryptocarya agathophylla)、马达加斯加毛毡苔(Drosera madagascariensis)、非洲臀果木(Prunus africana)和粉花艳桐(Uncarina stellulifera)。
这份评估揭示了马达加斯加药用与芳香植物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MEDD)负责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然而,根据对该国环境部、商务部和卫生局相关法规的分析显示,各政府部门在处理和颁发采集许可、运输许可和出口许可文件方面存在立法矛盾和职责不清。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执法机构对野生动植物法规的执行,对马达加斯加药用植物的有效监管构成了挑战。
– 许多执法官员对药用植物相关法规和行政程序的了解不足。
– 许多负责管理和监督的执法官员在药用植物物种鉴定方面能力较低。
– 负责采集与贸易管理的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较低。
– 行业内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士和监管执法的基础设施。
– 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追溯体系来监测药用植物的采集、运输、加工和贸易。
– 公众及行业相关人员对药用植物在生态保护、社区生计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较低。
这些问题助长了非法、无监管、无节制的采集与贸易活动。在该项目调查的154名交易商中,75%表示以非正式方式经营,未遵循必要的行政程序,也缺乏证明其经营合法性的官方许可文件。在加工/生产环节,受访的46家加工商中有65%未持有合法经营所需的相关许可文件,表明该行业在合法合规性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不受管制且未得到有效监测的贸易令物种面临风险
数十年来,制药、食品与化妆品行业对药用与芳香植物的不受管制且不可持续的采集与贸易,已成为导致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衰退的部分原因。从而可以推测,许多药用植物物种的野生种群正因不受管制的过度开发采集与贸易面临严重风险,而相关行业也未能充分惠及依赖该资源维生的当地采集社区群体。
基于利益相关方提供的市场上消费需求居高的物种清单,以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结果,研究选取了十四个物种进行详细的可持续采集与贸易分析。这份研究使用的资料数据源自文献资料研究、物种栖息地的实地调查以及专家咨询所得数据,并依循IUCN的非致危性判定(NDF)指南与标准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调查物种的采集与贸易活动都是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包括物种种群分布范围有限、再生率低、不受管制的采集方式、缺乏有效的采集监测与管理机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如农业扩张、采矿作业与森林火灾)带来的威胁。此外,除CITES附录II所列的非洲臀果木已于2003年制定并随后于2020年修订了相关管理计划外,马达加斯加尚未为其他药用与芳香植物物种制定具体的资源管理计划。同时,对于大多数被贸易的物种,其野生种群现状仍存在大量的知识空白。
根据非致危性判定分析,常出现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的九种物种的采集与贸易对其野生种群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重新评估这些物种的保护现状迫在眉睫,以便制定更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其野生种群的长期存续。这些物种包括大猴面包树、大果芦荟、卡塔菲、莎罗白樟、马达加斯加丁香、马达加斯加毛毡苔、非洲臀果木、粉花艳桐、马达加斯加香荚兰。
可期的机遇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根据非致危性判定分析表明,在所选的十四种物种中,有五种物种因其广泛的分布、高再生率及较强的生物适应性,能够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物种包括樟树、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积雪草、马达加斯加哈伦加那(Harungana madagascariensis)和Tambourissa thouvenotii。这些物种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很高,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包括越南、印度、法国、西班牙和比利时。仅2023年内,从马达加斯加出口的未加工积雪草的申报总值已达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27万元。
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不均衡。
在马达加斯加,超过70%的人口使用药用植物进行自我医治。根据在阿劳特拉-曼古鲁大区(Alaotra Mangoro)对84名采集者的访谈,药用植物的采集已成为许多社区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其中采集积雪草的活动尤为关键,有73%的受访者表示,在农闲季节(约10月至次年3月),他们几乎完全依赖采集积雪草维生。
如前所述,仅在2023年,从马达加斯加出口的干燥积雪草叶的申报总值已接近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27万元。然而,在2023年9月至11月,针对穆拉曼加(Moramanga)乡镇的45名采集者的调查发现,85%的受访者的日收入仅在2美元至2.5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4.57至18.21元),仅相当于中间商支付每千克干燥积雪草叶的采购单价。相比之下,进口市场的首批买家支付的每千克的离岸价(FOB)介于6.50美元至1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47.34至72.84元),而在国际市场上,以一千克干燥积雪草叶为原料制成的100毫升面霜,最终零售价高达105美元,约合人民币764.79元。
马达加斯加政府于2017年颁布了关于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ABS)的国家法令。在此基础上,该国开发与利益分享主管单位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MEDD)正在将相关法规纳入非木材林产品(NTFPs)的采集、收购、运输和贸易管理体系。然而,该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马达加斯加已签署两项开发与利益分享协议,但目前这些协议仍为自愿性质,国际买家对当地社区的补偿也都依赖于自愿,尚未形成强制性的公平利益分配体系。
马达加斯加积雪草价值链分析
– 超过85%的采集者的日收入约为2~2.5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7至18.21元。
– 采集者向中间商出售干燥积雪草叶时的价格相当低廉。
– 出口商销售干燥积雪草叶的价格每千克约为6.50~10美元,约合人民币47.34至72.84元。
– 以一千克干燥积雪草叶为原料制成的100毫升面霜,最终零售价高达105美元,约合人民币764.79元。
推动马达加斯加药用与芳香植物采集与贸易活动的公平、合法与可持续发展
在2024年8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多方利益攸关者研讨会上,来自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的60名代表共同探讨了未来2024年至2029年五年内的重点行动计划。这些行动涵盖审查法律法规、实地调研、为科学机构与利益攸关者提供能力建设,以及提升公众意识等多个方面。
- 加强对采集与贸易活动的管控与监测
向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MEDD)及潜在资助方提出的建议:
– 改善并更新药用与芳香植物采集与贸易活动的相关法律,将其管理层级提高至与林产品同等,而非仅作为次级林产品对待;
– 统一采集、收购、运输及贸易许可文件的审批流程,并在地方、省级和国家层面实现标准化;
– 促进许可审批流程的数字化,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档案管理并提升贸易活动的可追溯性;
– 为政府官员提供更多的能力提升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对相关法规、物种鉴别技术及采集与贸易活动监管手段的培训;
– 开发药用植物物种鉴别的工具包,特别是那些受威胁程度较高的物种,以确保有效监测;
– 制定药用与芳香植物采集、收购、运输、贸易、加工及出口相关法规和许可审核的指南手册,以便相关从业者清晰了解合规要求。
- 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实践的行动
向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提出的建议:
– 参照国际标准与指南,制定采集活动监管机制,以确保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 推动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采用可持续的认证标准。
向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贸易产业与消费局、科学研究局提出的建议:
– 重组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的监管架构,恢复药用与芳香植物协调委员会(MCC)的运作。该委员会最早成立于1992年,但近年来鲜少召开会议。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的领导下,该委员会将负责监督药用与芳香植物物种贸易的管理计划实施,确保贸易的可持续性及利益的公平分配。
向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研究机构、相关技术与金融合作伙伴提出的建议:
– 开展详细的资源评估,更新受威胁物种的保育现况;
– 为受威胁物种逐个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 推广可替代物种的合法贸易,减少对受威胁物种的开发利用压力;
– 提升采集和贸易链中所有利益攸关方对公平野生贸易(FairWild)和生物贸易道德联盟(UEBT)倡导中可持续实践的认知与技能;
– 通过全国层级的博览会以及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提升马达加斯加药用与芳香植物的知名度,并推广可持续且公平的贸易实践。
向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提出的建议:
– 采用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以及社区民生福祉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提高采集人员在内的当地社区参与者的知识技能,帮助践行可持续采集;
– 积极参与国际的公平贸易活动,拓展市场机会,提升行业经验和可持续实践。
向CITES秘书处提出的建议:
– 参照CITES树种计划,为马达加斯加提供技术与金融支持,以制定大猴面包树和大果芦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这两种植物均为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物种,在国内及国际市场需求都很高。
- 确保药用与芳香植物供应链中各利益攸关方的收益分配公平和可持续的行动
向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提出的建议:
– 倡导并颁布2017年1月31日由马达加斯加总统批准的第N°2017-066号关于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的法令所需的立法;
– 提升由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设立的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主管国家单位(CNA)的机构能力,并扩展至省级层面,以便于信息共享以及采集和贸易许可文件的审批;
– 建立收益回收机制,确保从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协议中获得的资金收益得以回收,并在政府内部建立透明的资金管理体系;
– 强化立法措施,确保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对当地社区居民、传统知识的拥有者、管理或居住在采集地区的土地使用者的民生权益;
– 提升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官员的知识与技能,确保在采集与贸易许可审批流程中充分落实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相关的法规;
– 提高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内利益攸关方对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立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认知和理解。
向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提出的建议:
– 增加投资并建立可追溯体系,协助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监督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公平;
– 探索并使用相关认证标准,确保负责任的自然资源收购流程,并推动可持续、公平的商业模式。
向采集人员提出的建议(通过社区组织或采集群体协会的代表):
– 与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局以及生态保护非政府组织(NGO)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制定收益公平分配的协议,确保当地习俗及民生权益得到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的尊重。此协议不会取代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法规,而是进一步强化其在实际执行中的成效;
– 成立采集社区指导委员会,负责监督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谈判,并确保采集和贸易药用与芳香植物各环节里的收益得到公平分配。
向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及生态保护非政府组织提出的建议:
– 提升当地社区组织在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立法以及协议制定方面的能力;
– 在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益分享立法的筹备过程中,建立行业与当地社区组织的信任,确保社区组织能够在药用与芳香植物采集与贸易活动中获得公平的收益;
– 提高药用与芳香植物行业对药用与芳香植物资源采集和贸易活动以及当地习俗与民生权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