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传统医药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2025年5月13日,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越南卫生部《传统医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协办的“中越传统医药可持续发展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越两国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代表性企业、非政府组织近60名代表参会,双方围绕传统医药资源保护、新药研发、国际公约履约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主持。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中越两国的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各具特色。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中,传统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保护传统医药文化的同时,如何实现其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长期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传承,推动创新发展,挖掘传统医药潜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争取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只有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动传统医药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健康。
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 吴宪致辞
越南东医协会常务副会长、越南民族药方研究所所长杜世禄将军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深化两国传统医药合作的期待。他表示,越南东医协会一直致力于拓展传统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中越两国地理相通、文化相近,传统药材资源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面对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两国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越南东医协会常务副会长 杜世禄致辞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 王桂华主持会议
TRAFFIC中国首席代表徐玲回顾了2024年度中越双方首期交流成果,杜世禄会长介绍了越南传统医药的合作与发展机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洪梅研究员,越南国家药物研究院药材资源中心主任范清玄研究员,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李振坚研究员,中国中药协会沙地中药材专委会主委、北京大学教授屠朋飞分别围绕中药新药研发、越南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石斛和肉苁蓉材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中越双方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TRAFFIC中国首席代表 徐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副主任 李洪梅研究员
越南国家药物研究院药材资源中心主任 范清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李振坚研究员
中国中药协会副秘书长 赵润怀
圆桌讨论环节以“中越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的未来方向”为主题,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刘张林作为主持人,与参会代表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传统药新药研发、《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框架下的国际合作、濒危药材替代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们各抒己见,共同为中越两国传统医药产业合作建言献策。
经过充分讨论,中国中药协会与越南东医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具体合作方向,标志着两国传统医药合作进入常态化阶段。中越双方达成多项共识:在CITES框架下,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推动传统医药全球化发展;加强濒危物种替代药材研发,减少对野生资源依赖;推进《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GACP)标准化种植体系,保障药材质量与生态安全;深化CITES履约经验共享,构建跨国执法协作网络。
会议期间,越南代表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开展了药用植物专题交流,先后参观了北京药用植物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本草方源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生产线、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馆和屠呦呦工作室、北京华邈药业中药炮制技术博物馆,通过现场交流互动为后续深度对接奠定了基础。
本次会议贯彻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精神,延续了2024年12月河内双边研讨会的成果,旨在深化中越两国战略合作,共促传统医药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2025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本次会议作为中越人文交流的一部分,以传统医药为纽带,架起了文明互鉴与生态保护的沟通桥梁。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继续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共同肩负起传统医药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让传统医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中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