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至29日,由重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承办的“喜马拉雅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英国、尼泊尔、印度、不丹、巴西、丹麦、德国、南非、新加坡和中国共10个国家,CITES秘书处和CMS-CITES太平洋区域环境项目秘书处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山城重庆,共同交流研讨喜马拉雅药用芳香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会议合影
会议邀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万自明做开幕讲话。重庆大学副校长刘贵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代理主任平晓鸽、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中国办公室主任徐玲和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汪树祥代表各自部门和机构先后致辞。
会议围绕10个主题进行了27场主旨报告,成立了大花红景天、红景天、甘松、圣地红景天和胡黄连小组,完成了6场圆桌讨论。参会者们共同追踪了CITES CoP20 药用芳香植物相关附录修订提案和政策性提案的概况和会议预期,CITES非致危性判定 (NDF)指南在多年生植物上的应用,以及CITES在生计议题上的进展;了解了中国、尼泊尔、印度,以及欧盟国家的濒危植物保护管理法律和政策框架,南非、新加坡和巴西的CITES所列动植物种的保护管理经验,以及邱园药用植物名称服务;探讨了全球层面可持续利用案例系统评估以及为分析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采集与贸易因素所设计的框架。
作为最早系统开展药用芳香植物贸易研究与推动可持续利用的专业机构之一,TRAFFIC 主导开发并负责运营FAIRWILD标准与认证体系,致力于推进野生植物采集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实践。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9种药用芳香植物获得FAIRWILD认证。认证产品在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中受到高度认可,海外消费者表现出显著支付意愿,倾向于为兼具健康属性与生态保护效益的认证产品支付溢价。该溢价通过机制设计反馈至原产地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基金,已在全球层面产生切实保护成效,并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GSBC)典型最佳实践案例。
依托于成功的项目示范、广泛的合作网络及科学为基础的实施经验,TRAFFIC持续聚焦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可持续资源管理议题。喜马拉雅地区作为众多濒危药用植物的关键原生境,其生态系统具有高度脆弱性。如不实施科学的采集管理及可持续贸易控制措施,将无法长期满足周边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难以维持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社会经济功能的可持续性。为此,TRAFFIC在英国政府达尔文倡议资助下,正在实施为期五年的“通过可持续贸易推动喜马拉雅药用植物保护”项目,联合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保护机构及传统医药产业界,共同致力于通过可持续贸易保护喜马拉雅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赋能当地社区、维护脆弱生态系统,并推动野生采集原料贸易向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模式转型。这一合作机制正在积极促进喜马拉雅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系统性变革。
本次会议是该项目实施一年半以来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活动。会上,TRAFFIC 正式宣布,下一届“喜马拉雅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定于2025年6月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召开。
会议最后形成《喜马拉雅地区CITES附录所列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国际研讨会总结与建议》文件。此次研讨会恰逢CITES CoP20大会筹备的关键阶段,与会专家凝聚了多项里程碑共识与成果,不仅为CoP20及后续进程提供了扎实基础,也为以“药用芳香植物”为主题的2026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贡献了最佳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