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1日,瑞士日内瓦 —— 世界大象日前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秘书处、TRAFFIC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布了《象牙与象牙替代品鉴定指南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Ivory and Ivory Substitutes》,这是一份全面且公开的资源,以帮助鉴定贸易中最常见的象牙以及人工替代品。这是协助执法部门鉴定走私象牙的重要工具。
CITES秘书长Ivonne Higuero女士表示,“备受期待的第四版鉴定指南将成为管理若干被列入CITES附录物种的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我们一直都支持CITES公约各缔约方实现公约目标、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的承诺。”
鉴定指南的上一次更新是在1999年,这期间20多年的进展已被纳入新版指南中,以帮助执法机构区分不同类型象牙及其替代品,包括详细的形状纹理和法医鉴定的应用。准确鉴定走私象牙对打击非法象牙制品走私或非法交易以及遏制引起非洲象数量大量减少的偷猎危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为获取大象象牙而偷猎的行为激增。在2016年第17届CITES缔约方大会上,各缔约方同意这份象牙鉴定指南需要根据执法活动的增加和越来越多的象牙替代品类型进入市场而得到更新,因为这种变化会给象牙鉴定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该指南向执法人员、法医学家、网络科技企业相关员工和野生动植物贸易管理部门提供了鉴别象牙制品的详细程序、肉眼观察辅助和说明,特别是那些经过深度雕刻和绘画等精加工后的象牙制品。
贸易中的象牙制品有时会被谎称为其他的制品,以逃避监管,特别是为了规避对象牙的国际商业性贸易禁令。如果没有特定的设备、专业技术和耗时的检查,区别象牙和其替代品是有困难的。
该指南对贸易中不同物种的牙类制品及其制品的描述进行了更新,并罗列了根据制品的形式(如原牙、雕刻品或其他)以确定牙类的可靠可行的方法。
新版指南囊括了最为相关的物种 (大象、猛犸象、鲸鱼、独角鲸和河马)的详细信息,以及更广泛的肉眼观察的材料,以帮助执法官员有效鉴别象牙和象牙替代品,如塑料制象牙和象牙果(植物果实)。该指南还提到了网络象牙制品的交易问题。目前,非法象牙贸易在网络平台的占比越来越高,对静态数字图片的鉴别可能面临挑战。
WWF美国办公室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的高级副总裁Ginette Hemley表示:“即使在今天,对象牙的鉴定仍具有一定挑战性。我们所处的时代,象牙的非法贸易和其他牙类制品(如猛犸象和人造替代品)的贸易都在增加,这导致执法人员很难快速鉴别出象牙的真实来源。我们还必须与快速发展的网络贸易和避免被监测到或销售假的产品的普遍存在的犯罪活动作斗争。”
为了回应CITES CoP17的决定,CITES秘书处委托WWF和TRAFFIC制定了鉴定指南。一些前几个版本的作者和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法医实验室(USFWS)工作的法医专家参与了这次鉴定指南的更新。其他关于网络贸易和整体指南的研究是由WWF美国办公室和TRAFFIC共同完成的。该指南现包括了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2014年报告《象牙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和程序指南Guidelines 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ivory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analysis》的摘要,这份报告是与国际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联盟(ICCWC)合作出版的。新版鉴定指南还将会以中文、法文和西班牙文进行发布。
“我们对来自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法医实验室的象牙专家帮助更新和扩展这一权威指南的形态学部分表示赞赏。该指南将被用于执法部门的培训项目,并支持广泛的执法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包括帮助互联网企业在其网络平台上有效屏蔽非法象牙广告。这对进一步遏制非法象牙贸易至关重要,” TRAFFIC高级主任Crawford Alla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