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于物种保护领域的民间社会组织敦促非洲互联网企业立即采取行动,解决其运营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的大规模非法销售受威胁野生动植物的问题。根据最近发布的关于灰鹦鹉网络贸易报告以及其他基于网络的野生动植物贸易报告,这些在互联网平台销售受威胁物种的行为可能违反了当地和国际法律。
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GI-TOC)、TRAFFIC和世界鹦鹉信托基金就非洲互联网平台缺乏野生动植物交易的相关政策以及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而表示担忧。如果任由发展,整个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生物多样性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许多网络平台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在其运营平台上非法销售野生物种的问题,一些国家正在考虑相关立法要求各企业采取行动。然而在非洲,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在许多网络平台上仍很容易找到受威胁物种的销售广告,” TRAFFIC“减少非洲野生物种与生态系统面临来自贸易活动的威胁(ReTTA)”项目高级项目官员Momballa Mbun表示。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与监管相对严格的实体市场相比,非洲电商平台的监管漏洞着实令人担忧。不受监管的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些漏洞,在当地众多的网络平台非法交易受威胁物种。我们对平台的长期监测表明,自2018年首次向各网络平台企业发出预警以来,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Momballa Mbun补充说。
三家机构共同强调,野生物种非法贸易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但让各地区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努力付诸东流、威胁到物种灭绝、影响当地社区生计,更可能导致新型人兽共患病传播风险的增加。此外,参与野生动植物走私的罪网络常与其他严重犯罪有关联,包括欺诈、行贿腐败、洗钱,以及跨境走私毒品、武器、假货和人口。
根据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的资料,走私贩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销售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广告。走私的野生动物进入规模更大的国际市场后,通常会遵循走私毒品、武器等其他犯罪的相似途径,每年贸易额增长5~7%,比全球经济的增速还要快两到三倍。执法单位或平台企业对电子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正在努力跟上,但仍然有限。
这份报告已与主要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平台企业分享。然而,根据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GI-TOC)的长期监测,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仍需相当大的计划改进。
“虽然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中都承诺要采取行动并删除此类内容,但我们从2022年6月开始对活体鸟类的监测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这些平台上都发现了濒危物种的广告,” 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GI-TOC)环境犯罪分析师Giulia Roncon表示。
Jumia、Afribobo和Afribaba这三家互联网公司是例外。Jumia已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删除了大量相关的非法广告,并制定了新的野生动植物政策;Afribobo删除了所有非法的野生物种广告,并引入了关键信息过滤机制,防止运营的网站上出现可能会违反其在喀麦隆的政策或相关立法的交易广告;Afribaba已承诺在中部、东部和南部非洲的12个国家引入类似的关键信息过滤机制。上述这些网站的监管力度得以提高,并继续完善相关流程。
其中特别需要加强关注的贸易物种之一是非洲灰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研究人员发现,被出售的物种与国际贸易有明确的关联,即违反了以及国际的法律,这种情况在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尤为普遍。
“大多情况下,野生的非洲灰鹦鹉在被诱捕后流入宠物贸易市场。这个曾经种群丰富的物种,如今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内的诸多地方都有灭绝的危险。诱捕野生动物并将其饲养在人类聚集的生活环境里,不仅会引发物种灭绝风险,还会导致人兽共患病传播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世界鹦鹉信托基金的罗文·马丁博士表示。
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GI-TOC)、TRAFFIC和世界鹦鹉信托基金对此表示担心,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正在为濒危物种的交易创造了新兴却常常监管不力的市场。他们呼吁各互联网企业采用最佳实践做法,例如:
- 通过并实施明确、全面和易于获取的政策,禁止在其平台上销售非法野生动植物产品,从而支持国家立法的执行。
- 通过与民间社会和社区团体(如全球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倡议、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互联网企业联盟、世界鹦鹉信托基金、国家执法机关和CITES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应对网络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构成的威胁,以帮助制定此类政策、流程和架构。
- 游说平台用户避免参与潜在的非法交易。互联网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用户推送在其平台上购买受保护物种相关的法律风险,并提高用户对可疑广告的判别与举报能力。
- 建立有效的网络监测能力,发现违反其政策的广告,以确保及时识别和标记被禁止的内容,并在必要时与执法机构共享信息。
- 在允许的情况下,与有关地方、区域和全球执法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以加强数据共享机制。这些数据可用于识别非法活动趋势,并在必要时为刑事调查和起诉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