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

IUCN/TRAFFIC对CITES CoP19提案的分析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九届缔约方大会(CoP19)将于2022年11月14-24日在巴拿马召开

提案首页

提案十八:将角蜥属(Phrynosoma spp.)整属列入附录II

Herbert Bieser

(图片来源:Todd Pierson)

提案方:墨西哥

概要:角蜥属(Phrynosoma spp.)是一类生活在加拿大南部、美国以及墨西哥的小型食虫沙漠蜥蜴。目前,角蜥属下物种有21种,但其分类存在一定争议,一些观点认为角蜥属有12-17种。角蜥属有4个物种列入公约附录II,分别是布氏角蜥(P. blainvillii)、塞德罗斯岛角蜥(P. cerroense)、冠角蜥(P. coronatum)和海湾角蜥(P. wigginsi),虽然冠角蜥已被认为不符合公约标准参考所提议的物种。美国在CoP19第17号提案中也提议将分布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沙漠角蜥(P. platyrhinos)列入附录II。

2007-2016年,IUCN物种红色名录对该属的15个物种进行了评估。在2007年的评估中,岩角蜥(P. ditmarsi)被评为数据缺乏(DD),扁尾角蜥(P. mcallii)为近危(NT),该属的其他物种为无危(LC)。但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外来草本植物的入侵,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成为影响角蜥生存的主要威胁因素。角蜥属的一些物种,特别是沙漠角蜥(P. platyrhinos)、大短角蜥(P. hernandesi)、扁尾角蜥(P. mcallii)和布氏角蜥(P. blainvillii)因气候变化在低海拔地区减少,其活动范围向高海拔转移。对角蜥属物种在国家层面上的评估,美国有3种被评为易危,墨西哥有4种为近危,大短角蜥(P. hernandesi)在加拿大则被评为濒危。

角蜥属有13个物种存在贸易记录,但大多数处于较低或非常低的水平。其中,交易最频繁的是沙漠角蜥。据记录,2008-2017年每年有超过2000多只沙漠角蜥活体从美国出口,在此之后沙漠角蜥的贸易量一直处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详细讨论请参见第17号提案中关于该种的分析部分)。至于其他种,墨西哥报告出口近700只野外来源的巨型角蜥(P. asio)个体(见下文)。被列入附录Ⅱ的四个种,在1991-2020年间共有90只活体贸易记录。目前,扁尾角蜥(P. Mcallii)被评为近危,是唯一被列为保护关注的物种,实行以科研为目的限制出口(2011-2016年,美国报告分别有51个进口和53个出口记录)。

提案方希望将角蜥属整属依据Res. Conf. 9.24(Rev. CoP17)号决议纳入公约附录II,其中巨型角蜥(P. asio)、短角角蜥(P. braconnieri)、圆尾角蜥(P. modestum)、奇瓦瓦角蜥(P. orbiculare)、沙漠角蜥(P. platyrhinos)、太阳角蜥(P. solare)和墨西哥角蜥(P. taurus)符合附件2a的标准A,该属的其余物种符合附件2b的标准A。

该属有四个种目前被列入CITES附录II,但它们并不容易与该属其他物种混淆。另据专家意见,只有在少数新分支和新发现种存在例外情况,一般情况下只需稍加物种识别方面的培训,该属物种不太可能被错认。

分析:在提议列入附录的角蜥属物种中,只有一种沙漠角蜥(P. platyrhinos——第17号提案)在贸易中占显著比例,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其报告的贸易量也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2008-2017年,约每年2000只) ,此后的贸易量极小。该属的其他种或在贸易中没有记录,或记录的数量也很低。该属自1991年以来报告的贸易很少,这其中也包括目前列入附录II的四个物种。除了近危(NT)的扁尾角蜥(P. mcallii)因科学目的进行极有限的的进出口外,目前所有在贸易记录中的角蜥种类都不被认为需要进行保护关注。对提案17的分析表明,沙漠角蜥(P. platyrhinos)并未满足附录II列入标准。角蜥属(Phrynosoma)其他种也不符合列入标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5321353

邮件:traffic.china@traffic.org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