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英国,剑桥,世界卫生日 ——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疫情源头的重重疑云,野生动物的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焦点之下往往容易忽略聚光灯没有覆盖到的事实,即“野生动植物”贸易中占比最大的是植物,而非动物。在抗击新冠病毒这一全球性紧急卫生事件当中,野生植物贸易问题同样应当受到关注。

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中药配方以及全球其他草药产品中的野生植物成分的需求或将急剧上升。本文初步分析了目前药用野生植物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并就如何保证其在医疗保健中的长期、可持续供给进行了探讨。

全球约有60000种药用植物,其中约28000种具有明确记载的用途;约有3000种涉及国际贸易,其中已知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商业化培植[1]。相应地,只有7%的药用和芳香植物(MAPs)具有可查的物种生存状况信息;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这7%的物种中约有20%在野外濒临灭绝。其主要威胁之一便是过度采集,而国际贸易,则是导致过度采集的诱因之一。就MAPs而言,其国际进出口贸易额在过去近20年中几乎翻了三倍,从1999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亿美元。

在中国,植物约占中药产品的80%。据估计,中药工业生产量的30%源自野生植物;按所涉物种数量计算,野生植物占比可达70%。中药产业的资源来自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供应链的结合,因而贸易中的确切数字难以计算。中国是全球MAPs的主要进口国之一(根据2015年报告的海关贸易数据,紧随中国之后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也是世界主要的植物出口国之一。贸易概况显示,2013年,中国出口了超过13亿千克的此类原材料,报关价值超过50亿美元,其中野外采集可能贡献了18亿美元[2]。


野生植物在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

COVID-19——从野生植物的“抗疫”看可持续贸易的必要性
厚朴样本图片

中西医结合在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中医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有研究筛选了125种对新冠肺炎有潜在疗效的中草药[3],并回顾了SARS和H1N1流感预防的历史记录和病例[4] 。

目前,第7版诊疗方案(试行)已于2020年3月3日发布[5],且在本文撰写时仍然有效。10种中药处方和13种中成药制剂(包括颗粒、胶囊、注射剂)被列入官方推荐治疗清单。

推荐诊疗方案涵盖超过125种植物成份,其中用于11种药方的甘草,其原料在中国属限制出口货物,在中国部分省份受到保护。此外,应用于五种以上药方的物种还包括:厚朴、黄芩、麻黄、杏仁、白术、连翘和藿香。

人参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厚朴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对其野生种群的采集和贸易只有在获得省级相关部门许可并在其监管下方可进行。

单就常见中药成分甘草而言,其主要产区为亚洲和地中海地区。与其他常见的药用和芳香植物相同,甘草的野外种群在其部分分布区正面临过度采集的威胁,而日益上涨的商业需求或将加剧这一问题。据悉,随着对野生甘草需求的增加,不可持续的、破坏性的非传统采集方式逐渐加入产业链,导致传统的、可持续的采集方法被替代,同时威胁传统采药人的生计,而他们往往来自农村最贫困的社会群体。然而,倘若管理得当,社区生计和物种保护多赢的可持续采集是可以实现的。仅以甘草为例——由于其旺盛的分生能力,甘草是首批在实践中通过公平野生(FairWild)标准的产品之一(FairWild通过一套严格的标准体系,确保经过认证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和贸易过程的公平性)。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的常用药用植物之一,甘草的采集和生产已在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和西班牙经过该体系认证[6]。

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借鉴了此前应对SARS的中医疗法,后者自2002/2003年疫情爆发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7]。中西医结合在中国抗击非典的战役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5327例确诊病例中,有3104名患者接受了中医治疗。”现有证据表明,与西医相比,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包括降低体温、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减少皮质类固醇剂量、改善肺渗透的吸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目前关于中医药缩短康复期的证据尚在整理,但是也未发现中医治疗存在副作用[8]。在SARS治疗中,常见的药用植物包括:金银花、黄芪、甘草、白术、黄芩、当归、西洋参、五味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3月23日,新闻发布会)的报告显示,全国接受中医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有74 187名,占病例总数的91.5%;湖北省有61 449名,占总数的90.6%,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超过90%。

COVID-19——从野生植物的“抗疫”看可持续贸易的必要性
干燥后的五味子,广泛应用于抗击非典的中医治疗

草药成分的使用是否上升?

目前,中国的中草药产品贸易额是否因疫情影响出现增长尚不明确,但其他国家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迹象。据报道,泰国出现了对”传统草药”的抢购潮[9]、印度号称能够“增强免疫力”、含草药成分的胶囊大受推崇[10]、玻利维亚政府推荐采用传统草药治疗冠状病毒[11]、突尼斯传统疗法的使用激增[12] 。印度传统医学部门(AYUSH)就“阿育吠陀(Ayurveda,一种当地传统医疗保健体系)免疫增强法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应用”发表了一份声明[13],建议每天服用方含有一系列野生植物成分的Chyavanprash配方。据悉,美国针对呼吸道和其他疾病的中药需求迅速上涨[14]。预计来自中国的中草药供应或将由于运输延迟和港口关闭等因素出现短缺。然而,在这些明显上涨的中草药需求背后,针对中草药行业的系统性供应链研究仍处空白。

重要性及行动方案

虽然第七版诊疗方案(试行)中所列的大多数药材的来源性(野生或培植,国产或进口)尚不得而知,但不能排除野外采集的可能性。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传统中草药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保证中草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长期、可持续供给也愈发关键。然而目前的研究多偏重疗效,如何保证中草药尤其野生采集物种的可持续供给有待引起重视。
这一现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其他国家的药用植物也面临同样的境况。引文[15]针对中国的传统医药产业链进行了观察,明确了实现可持续供给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潜在解决方案。方案包括由相关部门发布企业可持续生产指南、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先进认证体系(如:FairWild)等。此外,中药协会可联合企业共同更新或合作研发因地制宜的标准体系,并将其纳入可持续采购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BRI)让中医药“走出去”的战略,旨在让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治疗世界各国的病患人群。绿色、可持续的实践是这一战略长期有效推行的关键,也是保证中医药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同中亚——南亚——东非沿线国家一道建设可持续中医药资源产业链提供了重要机会。

药用植物能否长久支持人类健康,取决于坚持不懈的保护工作和可持续的利用。私营部门、政府和消费者需要采取明确、切实的行动措施,以保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优先行动建议包括:

• 所有利益相关方一道支持对关键药用植物的利用、贸易和威胁状况的评估,并协助制定物种和区域管理计划。• 企业针对供应链中的野生植物成分开展积极的自查,评估其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制定可验证的供应链改进目标,并实施第三方认证(如FairWild认证)。

• 各国应有效管理野外采集,正视并公开野生植物资源对生计、经济和健康的贡献,促进可持续采集。这一举措有助于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12 ,即“全球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工作健康领域战略”,以及践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决议(特别是以下各项)。

•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应积极参与完善并通过WHO/WWF/IUCN/TRAFFIC一道提出的《药用植物保护指南》(Guidelines on Conserv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医药“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医药有关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应将可持续采购和贸易纳入现有的行业标准。

• 消费者可通过参与#ifoundwild等活动,积极关注含有野生植物成分的医疗保健品、食品和其他产品,并支持企业最佳实践(如:购买FairWild 认证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Jenkins, M., Timoshyna, A., & Cornthwaite, M. (2018). Wild at Home: Exploring the global harvest, trade and use of wild plant ingredients. 

2. Brinckmann, J. A. (2016). Sustainable Sourcing: Markets for certified Chinese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 Geneva: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22.

3. Zhang, D. H., Wu, K. L., Zhang, X., Deng, S. Q., & Peng, B. (2020). In silico screen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directly inhibi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J. Integr. Med. 18(2), 152-158. https://doi.org/10.1016/j.joim.2020.02.005 

4. Luo, H., Tang, Q., Shang, Y. et al. Can Chinese Medicine Be Used for Prevention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Review of Historical Classics, Research Evidence and Current Prevention Programs. Chin. J. Integr. Med. (2020). https://doi.org/10.1007/s11655-020-3192-6 

5.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6. Redeploying plant defences. Nat. Plants 6, 17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0-0628-0 

7. Liu X, Zhang M, He L, Li Y. Chinese herb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Issue 10. Art. No.: CD004882. https://cochranelibrary.com/cdsr/doi/10.1002/14651858.CD004882.pub3/full 

8. Liu X, Zhang M, He L, Li Y. Chinese herb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2, Issue 10. Art. No.: CD004882. https://cochranelibrary.com/cdsr/doi/10.1002/14651858.CD004882.pub3/full 

9. https://www.bangkokpost.com/thailand/general/1880490/covid-19-fear-fuels-rush-for-traditional-herbal-medication

10.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magazines/panache/covid-19-boost-your-immunity-with-dalmia-groups-herbal-capsule/articleshow/74684873.cms

11. https://www.nytimes.com/reuters/2020/03/21/world/americas/21reuters-health-coronavirus-bolivia-tradition.html

12. https://www.middleeasteye.net/video/tunisians-turn-traditional-herbal-medicines-amid-coronavirus-fears

13. http://ayush.gov.in/sites/default/files/Immunity%20Boosting%20-%20%20AYUSH%20Advisory.pdf

14.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usa-herbs/u-s-coronavirus-threat-fuels-demand-for-traditional-herbal-remedies-idUSKBN20W2GR

15. Engaging China’s private sector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edicinal plants project website: https://www.traffic.org/what-we-do/projects-and-approaches/promoting-sustainable-trade/fairwild/egp-maps/ 

16. Hinsley, A., Milner-Gulland, E.J., Cooney, R. et al. Building sustainability in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e. Nat Sustain 3, 96–100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19-0460-6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5321353

邮件:traffic.china@traffic.org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