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S缔约方大会议程里的大型猫科动物:合法和非法贸易研究的新报告发布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委托TRAFFIC进行有关狮子及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合法与非法贸易研究的报告已作为CITES常委会Doc. 13的附件发布。这份新报告指出大型猫科动物制品需求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促使物种分布范围内的几乎所有国家/地区都成为非法贸易的来源,并突出CITES大型猫科动物特别工作组设立的必要性。 迫切需要剖析并解决不同大型猫科动物的合法与非法贸易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这份新发布的报告有望为CITES大型猫科动物特别工作组即将开展的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这份…
-
年均查获150只虎,非法贸易规模未见减弱
TRAFFIC于今日发布的新报告指出,在过去二十三年间,世界各地的执法机关平均每年查获虎及身体部分的总量相当于150只虎。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案件表明,野生虎受到持续的威胁。 保守估计,2000年1月至2022年6月,全球范围内50个国家/地区共计查获了3377只虎,呈上升趋势。 根据这份名为《虎皮与虎骨:2000年1月至2022年6月虎非法贸易规模分析(Skin and Bones: Tiger Trafficking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00 – June 2022)…
-
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野生保护鸟类在邻国菲律宾的贸易与贩运研究
2022年10月19日,菲律宾,马尼拉 —— 原产印度尼西亚的受保护特有鸟类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菲律宾被出售、查获,甚至再出口。 TRAFFIC最新的研究记录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菲律宾网络平台上待售的800多只印度尼西亚特有鸟类1。 自开展调查以来,Facebook已关停了发现的所有原始群组(20个),但调查人员在2022年1月的监测过程中发现,又新出现144个群组发布了各种印度尼西亚特有鸟类的广告帖,至今仍持续保持活跃。 这份名为《养殖还是盗猎?印度尼西亚特有鸟类在菲律宾的贸…
-
最新报告:犀牛盗猎与非法贸易呈下降趋势,但仍是主要威胁
IUCN/TRAFFIC联合发布 —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非洲与亚洲犀牛专家组(IUCN SSC African and Asian Rhino Specialist)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为今年11月在巴拿马举行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提交的一份新报告,自2018年以来,犀牛的总体盗猎率有所下降,且据现有贸易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每年流入非法贸易市场的犀牛角规模已将至最低水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非洲犀牛专家组的科学官员Sam Fe…